[書籍] 輕鬆駕馭意志力 part1: 多巴胺與酬賞承諾

image  

這本書中,最令我感興趣的是第五章:"為什麼人們錯把渴望當成快樂?"

 

"大腦透過多巴胺來創造欲望、激發行動,而面臨誘惑的我們,必須明辨渴望與快樂的差異。"


我一直以為,多巴胺的分泌是因為擁有的快樂、感覺到快樂(多巴胺又稱為"快樂的因子")
但其實多巴胺比較像是因渴望而分泌的物質。
因此在這本書中,將多巴胺稱之"期待酬賞"(渴望),而非"體驗酬賞"(快樂)。


為什麼書中為這樣定義呢?

他們對人做了實驗:
當實驗者按了某個電擊按鈕,實驗者會因電擊而分泌多巴胺。

實驗者都表示電擊的感覺良好(因為分泌了多巴胺)
然而他們持續自我刺激的同時也會有害怕電流被切斷的焦慮
甚至有人表示他感覺自我刺激是極度沮喪的。

當他瘋狂按著按鈕時,比較像是一個強迫的行為,而非體驗快樂。
(大概就跟你明天要大考了,明明還沒念書但不知為何還是一直在上FB。
重點是你在上FB的這段時間內也沒比較快樂。)


他們還做了另一個實驗:

當消除老鼠的多巴胺時,如果你給他糖吃,
老鼠還是會很開心(因為牠本身喜歡吃糖)
但牠不會因為想得到糖而作出努力。


也就是說,多巴胺會讓你舒服,但它不是一種快樂。
它比較像是一種成癮。
你會因為想分泌多巴胺而努力。
但你不會因此得到真正的快樂。

一旦沒有了多巴胺,你不會有所行動。
即使面對的是你喜歡的東西。

聽起來很不可思議,對吧?



因此科學家把多巴胺的產生解釋成一種"期待"。
分泌多巴胺使得你期待某個東西可以讓你快樂,因此你努力想去達成。
但並不代表你得到真正的快樂。


結論是: 酬賞的承諾(你預期某事可以讓你得到快樂) 不等於 酬賞本身(快樂本身)。
我們必須要分清楚這兩者的不同,才能獲得真正的快樂。

沒有留言:

技術提供:Blogger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