為什麼我們這樣工作那樣生活(1): 個人的習慣模式
這本書很有趣,從個人到商業行為都有描述到。看完後可以學到習慣的養成,同時也可以知道一些商業故事及歷史。在本文中,我將提及一些攸關個人的習慣模式:
為什麼會有習慣
我們有許多每天要做的事,比如穿衣穿鞋上廁所等等等。但做這些事情的時候,如果我們腦中還想著"等等要怎麼做這件事"可是很耗腦力的。(比如你習慣穿鞋從左腳穿) 所以,為了釋出腦中的記憶體,許多我們每天在做的事情就慢慢被我們歸類在不需花腦力。最後這些事養成了我們的習慣。
養成習慣的黃金定律
如何養成新的習慣? 就是培養新的行為模式取代原本的習慣。
所以第一件事是找出原本的習慣。書中舉例戒酒無名會的做法,之所以有效是因為它強迫大家找出愛喝酒的提示訊號與奬酬,並且協助酒癮者培養全新的習慣模式。
若想改變舊習慣,必須顧及根深地固的舊渴望,因此得以延續原來的提示及獎酬。
酒癮者也發現他們真正渴望的不是不醒人事,而是逃避現實、放鬆心情。為了讓他們滿足真正的渴望,戒酒無名會設計一套分享系統,讓那些酒癮者得以淨化內心負面情緒。
最後,提示訊號及獎酬維持不變,變得只有行為。
骨科病患的啟示
九零年代英國一個心理學家徵求了六十位的骨科病患參與一項實驗,
希望透過這實驗闡明如何讓高度抗拒改變的人增加意志力。
這些病患是最有可能就不做復健且最抗拒做復健的類型。
所以這實驗的科學家想了解是否有可能幫助這些人控制他的意志力。
實驗很簡單,就只是給人幾張空白的紙。這些紙上有寫一些字,方便病患記錄。
如本周目標,還有寫下你會做什麼。(例如本周你要散步請寫下散步地點與時間)
給別人幾張紙就想改變他們術後的回復程度聽起來很荒謬。但三個月後發現: 有記錄下來的人他們開始散步的速度是沒有寫的人的兩倍。有記錄的人也比其他人更能無須他人協助的情況下就自己上下椅子。
心理學家檢視這些紀錄時發現許多計劃都有一個共同點: 這些計劃詳細記錄,並寫上在某個預定計劃的特定時刻他們準備怎麼做,比如說某位男士知道每次從沙發站起來的時候,都會很不舒服。所以他寫下他對應那個疼痛的計劃。好讓當下他馬上自動跨出第一步。換句話說那些病患的計劃都與轉淚點有關。他們知道他們什麼時候最容易放棄。所以記錄下來他們是在告訴自己要如何度過那些難關。
然而沒有寫下任何的計畫的病患卻無法如此。因為他們從來沒有意識到他們何時容易放棄,也不曾想到如何克服困難。
因此,寫下各種困難狀況以及對應計劃有助於我們克服困難。
最後打一下小廣告,我有instragram了。有空可以去看看喔:
https://www.instagram.com/mimiwithloves/
沒有留言: